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茶疗防治疗法
动脉硬化的茶疗 槐角18克,何首乌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乌龙茶3克。前4味药用清水煎去渣,乌龙茶用药汁蒸服。 作茶饮。每服3匙,白开水冲服。 清热,化瘀,益血脉,可增强血管弹性。 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治动脉硬化。 新鲜山楂30-50克,槐花6克,茯苓10克。 将新鲜山楂洗净去核捣烂,连同茯苓放入砂锅中,煮沸10分钟左右滤去渣,再用此至冲泡槐花,加糖少许,频频温服。 代茶饮。 此茶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舒张血管,预防中风。 适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保健治疗。但胃酸过多、平素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葛根、玉米须、枸杞子、石榴、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泉州本草》认为苦瓜可以用于治疗消渴病。现代研究表明,苦瓜提取物具有减肥降脂的作用。 石榴:味甘,涩,性平。中医认为,石榴具有清热、解毒、平肝、补血、活血和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石榴叶含有的鞣质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凡肝肾阴虚诸症均可应用。现代研究表明,枸杞的有效成分“枸杞多糖”在机体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保肝及生殖系统保护等方面都具有药理作用。 玉米须:最早的药用记载于年的《滇南本草》。中医认为,玉米须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肿、降血压、止血、利胆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具有降压、降脂、降糖、保肝等药理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可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口渴、消渴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含有的葛根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糖、抗氧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高血脂、肥胖人群 决明子、山楂各适量。 开水冲泡。 代茶饮服。每日3次。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行气散瘀。 能显著降低血糖、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 丹参首乌茶 丹参20克枸杞子10克何首乌山楂各15克,水ml 锅中倒入水ml,水沸后,再放入丹参、何首乌、山楂煮5分钟至沸。用煮好的汤汁冲泡枸杞子,稍加浸泡即可。 可当茶水饮用或餐前饮用,每次ml。轻身减肥,活血化瘀。丹参能调经、祛瘀止痛。治骨节痛;何首乌具补肝肾。添精益髓、润肠通便的作用。 高血脂的茶疗 青钱柳叶、桑叶、苦荞麦、玉竹 玉竹:性微寒,味甘平,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糖尿病)。玉竹多糖是玉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等药理活性。 青钱柳:又名摇钱树,多糖复合物含量达9.6%,青钱柳多糖复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 昆布: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归肝、胃、肾经,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昆布中含有的褐藻淀粉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桑叶:味苦、性寒,入肺、肝经。古人认为桑叶可用于治疗消渴病。桑叶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这是一种强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人体糖分转化,降低血糖。 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其有效成分苦荞黄酮不但可以活血化瘀、抗栓塞、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使血液的成分得到净化,而且还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能够修复受损的血管壁。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功可消食化积,兼有行气消胀的作用。 高血糖人群或血糖值异常者。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6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绿茶10克,何首乌10克,泽泻10克,丹参15克。 何首乌、泽泻、丹参3药研粗末,纳入热水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盖焖20分钟,然后加入绿茶,轻摇,再盖焖5分钟。 频频饮用,每日1剂。 活血利湿,降脂减肥。 高血脂或形体肥胖者。有胃溃疡者不宜服用。 红茶4克,枸杞子5克。 将红茶与枸杞一起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约10分钟即可。 代茶饮 降低血脂,改善视力模糊症状,延缓衰老。 适用于高血脂症。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如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决明子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降低胆固醇等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人参:“东北三宝”之一,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含有的人参皂苷Rb1能够对高血压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阻滞高血压的发展过程。 金花茶:一种古老的植物,极为罕见。金花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无毒副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金花茶叶的水浸出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荷叶:味苦涩,微咸,性辛凉,具有清暑利湿、升阳发散、驱瘀止血等作用。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含有荷叶碱,可扩张血管,有降血压的作用,同时还能降血脂。 肉豆蔻: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味辛,性温。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鲜白茅根:味甘,性寒。《神农本草经》认为鲜白茅根“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决明子、荷叶、人参、金花茶、肉豆蔻、鲜白茅根 高血压人群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6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高血压的茶疗 夏枯草18克,茺蔚子18克,草决明30克,生石膏60克,黄芩、茶叶、槐角、钩藤各15克。 上药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取汁,即可。可先后煎二次汁,合并而饮用。或者共研末,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5分钟即可。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饮服。 清肝泻火,降压。 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菊花、罗汉果、普洱茶各等份。 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最好是滤泡纸袋)分装,每袋20克。 每次1袋,以沸水冲泡,频频饮之。 降压,消脂,减肥。 适用于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及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晕等症。 本品是由甘草、葛根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功能代用茶。 甘草:味甘性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现代研究指出,“甘草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其总皂苷部位在预防和治疗各类肝病和保肝方面表现不俗”。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可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口渴、消渴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某些活性成分具有防醉酒、治醉酒和对抗酒精肝损伤等作用。 枸杞:味甘,性平,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被广泛用于食疗,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 高良姜:味辛,性热,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高良姜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民间有用高良姜汤解酒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高良姜确有解酒保肝之效。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淡能渗湿,甘能补脾,且药性平和,故其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等功效,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藤茶:味苦,微涩,性凉,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藤茶有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之效。现代研究指出,广西藤茶提取物可限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显示出抗病毒作用。 甘草、葛根、枸杞、高良姜、茯苓、藤茶 肝功能障碍者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4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石决明60克,钩藤10克,天麻10克,川牛膝10克,栀子10克,绿茶10克。 先将石决明打碎,加水约毫升,煮开20分钟,再加后4味共煮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 分2次凉饮。每日1剂。 平肝清热 适于肝阳暴亢型中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脑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 天麻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僵蚕10克,丹参10克,花茶6克。 前5味加水约毫升,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花茶。 分2次温饮。每日1剂。 祛风化湿消痰。 适于风痰阻络型中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等。 本品是由圆苞车前子壳、栀子、薏苡仁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功能代用茶。 圆苞车前子壳: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是一种纯天然植物纤维来源,可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可吸附肠道中的胆酸,因此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胆石形成。 狭基线纹香茶菜:又名溪黄草,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狭基线纹香茶菜味苦性寒,能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玉米须: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中华本草》:“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 栀子: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栀子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现代研究指出,栀子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和保肝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淡能渗湿,甘能补脾,且药性平和,故其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等功效,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明清医家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中,茯苓的使用频率很高。 薏苡仁:即薏米。味甘、淡,性凉。薏苡仁是一味常见中药,也是常见食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圆苞车前子壳、狭基线纹香茶菜、玉米须、栀子、茯苓、薏苡仁、甘草 胆、肾功能障碍者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4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丹参10克,麦冬10克。 用开水冲泡。 代茶饮用。 养心补肺,活血滋阴。 适用于冠心病等心脏病所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口渴等症。 本品是由生姜、普洱茶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功能代用茶。 生姜:味辛,微温。生姜是常见的调料,民间常用姜汤防治风寒感冒,传统药膳食疗常用生姜来温中暖胃。《食疗本草》称生姜能“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大枣:味甘,性温。据《本草再新》,大枣能“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普洱茶:味苦涩,性寒,清热利水,消食醒神。普洱茶是以地域命名的云南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历史名茶。普洱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香。现代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防癌抗癌、养胃护胃等功效。 生姜、大枣、普洱茶 肠、胃功能障碍者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4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制附子6克,黄芪15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红茶6克。 制附子加水约毫升,煮开20分钟,继加后3味共煮10分钟再入桂枝同煮5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 分2次热饮。每日1剂。 温补阳气。 适于心肾阳虚型胸痹心痛:胸闷气短,遇寒则通,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苔白等。 本品是由罗汉果、胖大海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功能代用茶。 罗汉果:味甘、性凉,是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据《中国药典》,罗汉果“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胖大海: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等。味甘,性寒,多用于泡茶。胖大海是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据《中国药典》,胖大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 辣木叶:指原产于印度的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辣木树(又称为鼓槌树)的树叶,可食用,已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古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辣木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因此被誉为“奇迹之树”。辣木叶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都很高,因此也有人称辣木为天然的保健树。 玉竹:味甘,性平,是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据《广西中药志》载,玉竹“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桔梗:味苦、辛,性平,是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据《中国药典》,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罗汉果、胖大海、辣木叶、玉竹、桔梗 肺功能障碍者 婴幼儿、儿童、孕妇及乳母不宜食用 4包/天,开水反复冲泡至汤清,代茶饮,或者干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x/2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师备考止血药章节部分疑难问题
- 下一篇文章: 诊所药店业务员都需要3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