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槐园游记

□王全录

年6月1日,受大学同学王建华之邀,赴沈丘县与同时到达沈丘的大学同学周麦琴、王福运、包志愿、高向阳、张文芳诸位共度“老年六一儿童节”。走大广往北转洛宁,全程高速,行程公里,用时70分钟,直达目的地。下高速公路,迎接我们的是高大山巍峨的周兴嗣汉白玉塑像。

沈丘,地处豫东南,同我们平舆一样属黄淮海平原,现属周口市。在年前的西汉时期沈丘属豫州汝南郡。君不知,当时的汝南郡治所,就在现在的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就是本人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当时的汝南郡辖36县,寝县(即现在的沈丘)是其中一个县。

同学王建华在沈丘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主持修建了“中华槐园”,把高速路口旁边的垃圾场变成了一个槐树公园,是沈丘人民休闲、娱乐和游玩的好去处,并成了3A人造旅游景区。位列中国三大槐园之一。收集槐树品种70余个,成了名名副其实的槐树种子基因库。槐树在植物分类学中,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槐属,槐种。全世界约有多个品种。起源于我国的槐树中文名字叫国槐,约有多个品种。老百姓广泛种植的洋槐,属豆科刺槐属,系中国清朝乾隆年间从欧洲引进的,故称洋槐树。

槐树由于木质坚硬,不变型等特点,适合做家俱和造车。其树本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树杆笔直,树冠伞形,树叶稠密遮阴性好等特点,中国人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故称位居三公之人为位及三槐,上路参加殿试的举子们称踏槐之行,举行殿试的月份为槐黄。

建华学兄领着我们进入“中华槐园”。像保安似的一棵0多岁的三人合抱粗的树冠足有平方米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大古槐迎风笑迎我们。我们这群60多岁的人,像一群孩子似的围在树下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槐树,可与神农架的冷杉王相媲美。往里走,便是一棵五株长在一起的槐树,取名“五子登科槐”,这五株槐树每株的胸径都在40厘米左右,根部连在一起,甚为壮观。

我们一行人很快来到中华槐园的主题风景处,呈园形的直径近百米的槐园广场,守大门的两棵槐树很奇特,每株都有两个树身,树的胸径达50厘米,分别被命名为“比翼”和“连理”,俗称“夫妻”槐。传说,谁家夫妻不和,两人围着这两棵树转上三圈,回去就合好如初。围绕槐园广场一周栽种了60余株胸径在30-50厘米不等的大槐树,树下立有刻着捐树人或领养人姓名的石碑,体现了造园人的匠心独具。我们在建华兄夫妇捐赠的树下合影留念。

占据广场半边的呈册字形的木简上,刻着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周兴嗣编簒的《次韵王羲之千字》,后人简称为《千字文》。该文是周兴嗣从王羲之文稿和书法作品中选出的一字不重的0个字,编成的韵文,读起来郎郎上口,成为后世的重要启蒙读物之一。它含盖了天文气象、特色产品、贤明君主、修养身心、宫殿建筑、良相名将、锦秀河山、齐家治国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齐家治国用字最多,达字,占据千字文的三分之一,很有传承和教育意义。故有人称槐园广场为“千字文广场”,也很贴切。

在中华槐园的东南角是一座人造山,取名“槐仙山”。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意。山上种满了各种槐树,有平槐、鬼槐、盘槐、蝴蝶槐、柳叶槐、五叶槐、江南毛刺槐、四倍体大叶槐、红花槐、紫花槐等等很多,我不认识也记不住,一园游完,览尽七十余个品种的槐树,收获颇丰。山上建一八角厅,取名“观槐亭”,供游人小憩之用。遥看“观槐亭”掩映在浓密的槐树之中,极像梦中仙境,甚是惬意。整个人造山体似一巨大寿龟。我建议王建华把“槐仙山”改为“龟寿山”,取意游过中华槐园的人均能长命百岁!

过浮桥,穿湖心岛,踏咏槐诗高拱桥,欣赏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雕像,倍感新鲜。再看用石磨堆成的磨山、磨墙,感知古人的聪明与创造精神,更知古人生存之艰难。

游完中华槐园,行程步,即赏心悦目又锻炼了身体,过了一个充满话力的“老年儿童节”。总体评价一个字:值:两个字:超值!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槐花的季节,想起四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故找出旧文,就算重温同学之纯朴感情吧!

年6月2日一稿

年4月9日再稿

读王全录《中华槐园

游记》有感

□郑健

一别黉堂几十年,学兄邀聚逛槐园。

言忙碌,话休闲,儿童节里尽参禅。

——/4/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x/1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