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皲裂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1336.html

名医小传

郭永来年生,山东沂南人。知名民间中医,行医40余载,著有《杏林集叶》。

本文来源:《杏林集叶》,郭永来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乙字汤治痔疮良,

升柴归草芩大黄,

方小量轻效真好,

连服数剂病即康。

乙字汤治痔疮,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本《新中医》杂志上见到的。文章很短,只说是一个日本的验方,治疗各种痔疮痛肿出血效果良好。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接触日本的中医方剂。由于方小简便,不同于我国中医的大处方,我觉得有一种新奇感。其实日本的用药方法类似于我国宋朝的“煮散”,当时我对我们祖先的遗产也是不甚了解。又加上对这么几味平平常常的中药能愈痔疾,先自心中不信。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反倒把这个处方记住了。

年,医院。这里是一个山沟,四面环山,就像掉进一个葫芦里。医院很小,医生也不多,全院都算上才二十几个人,我算是骨干。我学的是中医,但除了手术不会做,其他的什么病都得处理。由于交通的原因吧,病人一般都走不了。

有一天,来了一位朝鲜族妇女,不到30岁的样子,自述痔疮犯了不少天了,肿痛,便血(量不多),十分痛苦。她说,当时市面上常用治痔疮的药(比如痔疮膏、槐角丸之类)都用过,效果都不好。最要紧的是没钱,一面说一面垂泪。看着她那梨花带雨的样子,我心中也老大不忍,突然就又想起了这个乙字汤,于是劝她说:吃中药吧,效果既好,花钱又少(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治痔疮,同时也是想验证一下此方的疗效)。患者表示同意。

我开了大黄1g,黄芩1.5g,升麻1.5g,柴胡5g,当归5g,甘草2g(这好像是当时《新中医》杂志上的剂量)。10剂,一剂煎成两茶杯,分早晚服。患者再没来复诊,我想肯定是无效了。

年2月份,有一姓李的女子,年32岁,说与该患者是邻居,经她介绍,也来找我治痔疮。仍用上面原方,服6剂愈。此后还治过几例,就不再记了。

此方是日本人原南阳之经验方,出《丛桂亭医事小言》,为日本名方,被收入日本厚生省官方主持编定的汉方处方手册中。■

?大医论道:传播真中医,为中医人摇旗呐喊。

编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pc/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