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记者阙晋伟向园梦

“全省统一编号,树龄年,保护级别一级……”在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一棵百年古槐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

说起这棵古槐,谭正恩、汪达翠夫妇成了绕不开的主人翁。

古稀老人谭正恩、汪达翠夫妇家住信陵镇土店子村6组。9月25日上午,秋风裹着些许寒意,记者前往谭老夫妇家中。车转进小道后,入眼便是那棵拥有多年历史的古槐树,放眼望去,盘曲苍劲的枝干伸展着绿色,周围萦绕雾气伴着微风蒸腾而起,周围的竹林、农家院落、菜园同古槐相映成趣,显得韵味十足。

见到谭老夫妇时,他们正在古槐下清理杂物。

走近仰观古槐,粗壮的树身写满沧桑,苍劲的树冠上又吐露出了绿色的嫩芽,绿色的槐角坠满枝头,淡淡的清香不经意间钻进鼻孔,沁人心脾,古树美景让人陶醉。树身上还生长着不知名的小树,四季常绿,苔藓也在这里“安了家”,还有锅盖大的老木菌,颇为神奇。

谭老说,每年秋天古树就会开出白色花串,非常美丽,堪称自然奇观。

“我们家守护这棵树是从我太爷爷那一辈开始的,到我这代,已是第4代了……”谭老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与记者聊起古树与自己家族的不解情缘。

从谭老记事起,古树便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都有古槐的印记。“我小时候经常和玩伴儿们在槐树下玩耍,还经常躲进槐树洞里玩捉迷藏。”谭老指着槐树主干里的一个树洞说。

作为一棵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树,这棵槐树自然成了不少人心里的香饽饽,许多人煞费苦心想要损坏古树。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办起了炼钢厂、糖厂,当时有一队人想砍掉古树拿它来当柴火炼铁。”谭正恩讲述,60多年前,一队人带着斧头、长锯到老树下,铁心将树砍倒。“那群人来势汹汹,非要砍树炼铁,当时我们家谁都不答应,我爷爷干脆拿个凳子坐在树下守着,喊道‘谁要砍树,就从我身上开始,我死了你们就能砍树了。’僵持了几天,那群人才放弃。”

时光荏苒,周边的房屋翻修了好几茬儿,岁月在这棵树上却好似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谭正恩说,在这株古槐树面前,他永远是个小娃娃。

“以前树下比现在要宽阔一些,我和周边的娃娃经常在槐树下玩,捡花捡槐角,爬树倒是从来没爬过,这树年代久了,树身上都是青苔,上不去。”在谭正恩的记忆中,自己出生在此、长在此,从成婚到为人父、再到孙子成人,一生几乎所有的重要时刻都有古槐树见证。在他的眼里,这棵古槐树是神奇的存在。无论天旱地冻,这棵槐树都不受影响,依然枝繁叶茂。

因为世代居住在槐树下,树又在自家院子里,谭正恩像对待传家宝一样对待这棵树,不准任何人伤害它。

谭正恩说,对于这棵树,自己还寄托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年轻时去广东当了几年兵,后来退伍后就在葛洲坝工作,每次回家,沿山路一路上行,远远地看到这棵矗立在山里的大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思想里,它和家是关联着的。”他觉得,也许是习惯了山上的宁静,每次一到树下,他就兴奋不已,觉得这才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自年退休后,谭老便回到村里生活。“我每天都要到古树底下去看看,古树底下有很多儿时的记忆,更多的是在这里能寻到一份难得的安宁,保护好它是谭家人共同的责任。”谭老抚摸着树干,眼里满是爱惜。

如今,两位古稀老人依然在村里生活,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都在县城和野三关定居工作。被问及对老槐树的感情,两位老人笑呵呵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渐渐老了,就像人老了要照顾,树老了也需要有人来照顾。槐树伴着我们祖祖辈辈生长不息,它是土店子村的历史见证,我们有责任把它保护好,希望后人能继续守护好古树,让它一直这么枝繁叶茂地生长下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历经百年,古树活力依然,“传家”四代,守护初心不减。在信陵镇土店子村6组,山不言,树不语,深山中谭正恩夫妇依然待古树如初,风雨无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pc/1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