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肠息肉效方消覃丸
肠息肉病机并不单纯,多寒凝化热,瘀阻气机,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余以消覃[tán]丸消清并施。 乌梅g,僵蚕g,槐角g,皂角10g。乌梅、僵蚕用陈醋炒,与槐角,皂角共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1日3次,1次1丸。 直肠息肉在临床非常多见,西医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复发率高。余在多年临床中总结出,寒热错杂是生成直肠息肉的主要病机。 近代名家龚志贤龚老总结出息肉专方:乌梅g,僵蚕g,象牙屑30g,人指甲15g(可用炮山甲30g代之),酒醋适量。余用之治疗几例胆囊息肉疗效平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制作方法有误。 本方选取龚老专方前两味,乌梅配僵蚕,且制作方法尤为重要,乌梅一定要肉核同用,因肉能溶蚀,核能散结。另外,乌梅、僵蚕与等量的陈米醋先浸后炒,用陈米醋之意是取其溶蚀而通透之性。槐角为肠道之专药,能清肝胆,凉大肠,疏风热,肠风痔血尤宜用之。皂角为使,辛咸寒,有毒,能通窍搜风,除湿去垢,宣壅导滞,消痰破坚。 肠息肉病机并不单纯,多寒凝化热,瘀阻气机,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余以消覃丸消清并施。 《灵枢·水胀》云:“肠覃如何?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古人认为寒邪是息肉产生的主要原因,余反复研读《伤寒论》“厥阴篇”悟出,肠息肉的产生是在寒凝环境下,郁而化热,进而寒热错杂,造成气机紊乱,血液循环不畅,瘀血与痰热胶结而成,因而在龚志贤老先生息肉方基础上,化裁制为消覃丸。 严某,女,59岁。年11月23日初诊。 现病史:胆囊内有息肉,肠息肉,面色黄,晨起口有清水,腿脚酸,舌苔白腻,脉左寸弱关弦尺弱,右寸关沉弱尺弦。 辨证:厥阴寒热错杂,气虚湿热内蕴 治法:益气升阳散火除湿,治从厥阴。 方药:升阳益胃汤加减 柴胡3g,防风3g,独活3g,羌活2g,陈皮5g,人参6g,白术10g,黄芪20g,白芍10g,半夏12g,甘草3g,茯苓10g,泽泻9g,黄连1g,当归6g,吴茱萸3g,乌梅10g.7剂。同服消覃丸。 二诊:患者较前有气力,面色转润,舌苔渐退,脉象较前有力。以本方加减,配合丸药,治疗3个月,复查肠息肉消失,胆囊息肉未变。 I版权声明 作者/徐书,编辑/袁韬。 本文摘自《屡试屡效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chenchaozu90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pc/10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间秘方土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