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传统中医治疗介绍
很多患者会问中医是怎么治疗过敏性紫癜,那么我们就针对性讲解: (一)证候特征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但可反复发作。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色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走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皮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口腻,或身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而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热盛迫血者起病急,见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口渴,小便短赤,舌红绛等血热妄行证;阴虚火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止,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气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瘀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紫暗或色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二)治疗要点 本病以热证实证为多,或虚实夹杂证,属虚证者少见。故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是为基本治法。挟风者佐以祛风,挟湿者兼以化湿,挟瘀者并以祛瘀,虚火者滋阴以配阳,气虚者益气以摄血,随证治之。 (三)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 主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紫斑色鲜红或紫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皮肤瘙痒或有风团,或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肠鸣,关节游走性疼痛,或尿血、便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处方银翘散合消风散。 常用药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生地、蝉蜕、通草、甘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2、湿热蕴结 主证皮肤紫斑,色紫红或暗红,头身困重,关节肿痛灼热,脘腹闷痛,纳呆口腻,便秘或溏而不爽,小便色黄,口干喜热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方四妙散合槐角丸。 常用药苍术、黄柏、苡仁、川牛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石、大蓟、小蓟、白癣皮、地肤子、土茯苓。 3、热盛迫血 主证起病较急,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心烦面赤,不寐梦多,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处方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丹参、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通草、紫草、川连、赤芍。 4、阴虚火动 主证起病较缓,紫斑时现时退,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消斑。 处方茜根散合二至丸。 常用药茜根、生地、阿胶、鸡血藤、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5、气虚不摄 主证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处方归脾汤。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金、枳壳、甘草、紫草、茜根、乌贼骨、三七、棕榈炭、血余炭、升麻。 6、瘀血阻络 主证紫斑色暗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关节疼痛,肌肤甲错,唇甲、眼眶暗黑,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解毒。 处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丹皮、丹参、蒲黄炭、侧柏叶、仙鹤草、益母草、三七、花蕊石。 友情提示: 若对以上文章有疑问、不懂,或想了解更多过敏性紫癜知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zyhj/1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地直供11月30日
- 下一篇文章: 中药也有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