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41411.html 文\马建奇 在我的家乡,仲秋时节,两行柿子树对称在巷道两边院落外大门旁的台阶上,墨绿色的叶子之间露出黄的红的果实,那些簇拥的果实点缀在压弯的枝条上,红黄绿相间,远远望去,整齐、灿烂、也厚重。 记得父亲说过一句话,千年的老槐把柿树叫柿哥,意思是柿子树比槐树寿命要长。我小时候记得,自家门前有两棵老槐,好粗,躯干都空心了,每年还开槐花结槐角豆。但我也见过,沟边几棵柿子树,也好粗,身上长满小手大的鳞甲,鳞甲之间是很深的渠道,躯干上还有不少圆圆的洞,有时会看见小鸟从里面探出头来,后来就知道了那是啄木鸟凿出来的。好多年后,我回老家,废弃的院落外面的老槐树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那几棵柿树还在,只是多了很多干枯的枝丫。没有人烧柴了,它们就那样伸向空中。 柿树,耐寒冷,耐高温,分布广泛。在我记忆里,柿树生长在沟边崖头埝边荒山坡上,零零星星,没有人除草施肥浇水修剪,就那样自然生长着。平时人们并不记得它,只在灶堂没有柴禾烧时,才去掰些干枯的柿树枝丫。再就是秋天干活渴了,爬上树摘几个丹柿来吃,很甜。不管是八月黄,还是酵面柿子,在软化前,大家白天摘下来,晚上熬油点灯,搭起柿饼车车旋柿饼。大人旋,我们就上窑背摆到竹泊上,完了把柿子皮挂到院子搭起的木杆上,往往干到夜很深。经过晾晒,捏扁,待软硬合适了,就和晒软的柿子皮混合起来装到瓦瓮(缸)里,放到阴凉地方。冬天寒冷了,柿饼就潮上雪白的霜。小时候卖柿饼是家里的一大笔收入,每家都会有几百元的进项,那可真的不得了! 父亲在世时,每年都要在墙角用木棍搭个架,铺上厚厚一层谷杆,摆上一层硬柿子,上面再用谷杆覆上。春节前,就都软了,用温水泡了,吃上甜甜的。母亲就取出些,剥皮挤出柿子汁液,和糜子面做成柿子饼、柿子馍,给我们一家带来甜甜的享受。除夕夜,一定要泡些柿子一起吃,名曰“吃忍柿”,意即“忍事”,一种文化和做人的传承。冬春有人感冒了,就把柿饼切成条,再用猪油炒了吃,挺有作用的。记得有位老中医说,柿饼霜就是甘露醇,我也没有考证,但觉得大概不会错吧。 上学时记得老师说过,柿子是木本粮食作物,这个我是相信的。因为在家乡,柿子有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澜柿子,就是把采摘的硬柿子放到温水里,水温不烫手就行,然后保持这样的水温一天一夜,柿子就脱涩了,吃起来又脆又甜。不过捞出的柿子必须放水里,不然柿蒂就氧化成黑色了,不好看柿子也不好吃了。 另外就是烘柿子,在矮埝上挖个坑,坑底部掏个洞,就像灶堂那样,坑和洞有个小碗样的孔相连。坑里放入几十斤柿子,用草盖住,再用土封严实,然后在下面的洞里燃烧麦草,让烟进入坑堂。经过三四天刨开坑上的覆盖,里面的柿子就全部软化了,不过吃起来有点烟熏的味道。 还有一种,就是把柿子放入容器,再放入几个苹果、香蕉等水果,经过七八天也能软化,这就是正宗的丹柿,咬一口甜入心脾,浑身舒服。柿皮晒干磨碎也能吃,我们叫做“炒面”,当然有别于小麦粉做的炒面。 每年柿子熟了,大街就会有很多人卖柿子,澜的、烘的、水果软化的,引来行人驻足观看讨价品尝购买,只可惜这样的场景现在很少看到。 这些年,家乡柿子已经成了一种产业。每年柿子红了,就有很多客商来做生意,边收购边分拣,装箱前在柿蒂上涂抹脱涩剂,据说到达目的地就脱涩了。生柿子价格很好,有的人规模栽种,收入很不错,走上了富裕的路。相反旋柿饼的很少了。但我知道邻县富平的柿饼很出名,成了富平的名片,还有柿饼节了。 又是一年柿子红, 累累硕果成风景,愿作红星点点繁,致富路上一盏灯! 韩城古城,魅力无限(“韩城文学”抖音号hcwx) 编辑:赵秋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zz/6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事实证明不出5天,就有ldquo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