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槐角:一味中药材的神奇功效槐角,这一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不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更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它性寒味苦,却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对于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等病症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槐角还能治疗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病症,显示出其全方位的药用价值。 此外,槐米和槐角在中药工业和医药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众多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生产降压丸、京万红、槐角丸等药品的关键原料。据统计,以槐米、槐角为原料的药品多达30余种。在70年代,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芦丁、脉通、维脑路通等新药应运而生,这些药物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等病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槐米和槐角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 药名:槐角 汉语拼音:huaijiao 别名:槐实、槐子、天豆、槐豆、槐连豆 科别:豆科 这一味中药材,不仅名称多样,而且每一别名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中医的宝库中,它以其独特的功效和价值,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 槐,这一古老的乔木,拥有着雄伟的姿态。它高耸挺拔,通常能长到5-25米,胸径宽达米。其树冠呈现出圆球形或阔卵形,树皮粗糙且富有纹理,颜色暗灰,而内皮则鲜黄并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于枝条上,叶柄基部略微膨大,叶轴被毛覆盖。小叶片数量不一,通常为7-7片,小叶柄上也长有细毛。托叶形状如镰刀,小叶片本身则呈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全缘,基部或圆或宽楔形。叶片上面深绿且光滑,下面则是白绿色,并覆盖着伏生白毛。主脉清晰可见,而侧脉则隐约可辨。 顶生的大型圆锥花序是槐的另一大特色,花梗及小花梗上都长有细毛。萼片呈钟形,花冠则如蝶形般展开,颜色黄白相间。雄蕊数量为0,有时离生或基部稍连合,而花丝的长度并不相等。子房位于上方,呈筒状,细长毛覆盖其上,花柱则略带弯曲。 荚果圆柱形,绿色且无毛,肉质坚实而不易开裂。果先端细尖,呈喙状,种子间有明显缢缩,念珠状排列,通常包含-6个种子。种子本身呈棕黑色,形状似肾。 槐树多生长在温带地区,偏好土层深厚、湿润且肥沃的土壤环境,同时要求排水良好。它既喜光又喜肥,略耐阴、耐旱、耐寒,还具有抗风、抗病虫害和抗污染的特性。槐树的适应性非常强,对土壤的pH值要求不甚严格,只要含盐量在4%以下,它就能生长得很好。 在北方地区,槐树有着明显的生长周期。3月下旬芽开始膨大,4月中旬芽开裂,4月下旬开始展叶。5月中旬是槐树的生长盛期,随后在6-7月间开始吐蕾,7-8月则是花盛期。8-9月是座果期,9-0月则是果熟期。当0月来临,槐树落叶并形成越冬芽,从而进入休眠期。值得一提的是,槐树的果实成熟后并不会立即脱落,而是在成熟过程中逐渐成节状脱落。 当槐树栽植8-0年后,即可开始采收商品。采收槐米通常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此时花尚未开放。将整个花枝折下并晒干后,打下花蕾并除去杂质即可得到商品。若遇到阴雨天,则可以选择炕干或烘干的方式进行处理。而采收槐角则在9-月间进行,当果实近干燥时打落或摘下即可。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品质。晒干后的槐角需注意防止冻干并避免翻动以防变色。晒干后除去杂质即可得到商品槐角。槐树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尤其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最为常见。这些树种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天津、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安徽、辽宁和甘肃等省份。其中,天津和北京的市郊地区,以及河南的上蔡、虞城、泌阳等地都是槐树的主要产地。此外,山东的菏泽、启密、定陶、曹县,江苏的泗阳、沭阳等地也是槐树的重要生长区域。安徽的固镇、庐江、宿县,陕西的长武、丹凤等地同样拥有广泛的槐树资源。在河北石家庄,槐树的生长也相当普遍。 槐树,其性味苦且寒,主要归入肝经与大肠经。在中医里,它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和凉血止血的领域。具体来说,槐树对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缓解肝热引发的头痛、眩晕目赤等不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zz/12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痔疮的天敌终于被找到了,经常吃点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