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瓣锅三个字,十有八九的人都不知道怎
白癜风能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说起“八瓣锅”三个字,十有八九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就是一口锅摔烂为八瓣。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在睢县、杞县郭氏宗族中流传几百年的故事。 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不久,山西闹了一次大饥荒,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吃完了家中的余粮,便开始四处寻找野菜、树叶充饥。在山西洪洞县城北二里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大槐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浓荫遮天蔽日。于是,灾民们便云集而来,捡拾落在地上的槐角来充饥。说来也怪,无论来了多少人,无论来得早晚,每个人总能捡到一碗槐角。因此,外面饿死了许多人,而洪洞县不但没有人饿死,反而增加了不少人口。当地的人们把这份功劳归到大槐树的身上,认为大槐树是玉皇大帝派来的神仙,特意保护洪洞县百姓的。于是,他们纷纷到树下烧香磕头,以示感谢,并祈求灾难早日过去,从此风调雨顺。 很快,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害怕灾民会爬到树上摘槐角、捋树叶,把树害死,触怒上天,所以他下令洪洞县知县萧九成,限期内将洪洞的一半以上人口迁到太行山以东。萧九成不敢怠慢,立即将皇帝的旨意下传到各村,然而却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萧九成害怕朝廷怪罪下来,自己会丢掉乌纱,便想了一个歪主意。他让一个巫婆四处宣扬说:“大槐树两天后要显灵了,凡到场的人,均可得到一斗槐角。” 人们听了这个消息,欣喜若狂,纷纷奔走相告。到了那一天,整个洪洞县的人空巷而出,全都聚集在老槐树下,期盼能够得到一斗槐角。 正在这时候,萧县令带着一众官差赶到,他让官差用一条长绳将所有的人圈住,然后在圈外划出两块空地来,冲众人说道:“今圣上有旨,山西遭遇天灾,民不聊生,而太行以东的中原地区,沃野千里,年年五谷丰登。为了洪洞县的人民免受灾害之苦,即日起,要将一部分人迁往太行以东,愿意迁走者站在一起,不愿意迁走者站在一起。 于是,人群立即分为两部分,其中一大部分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生活,而只有少数人愿意迁走。 萧县令见状,突然脸色一沉,用手指着那一大部分人说:“把这些人全部登记造册,迁到别处,违令者斩!” 人们这才知道上了当,但为时已晚,都害怕被杀头,只好违心地答应下来。 在这些被迁移的人中,有一户郭姓人家,弟兄七人,有的已经成家,有的还没有寻上媳妇。因为他们相处得非常好,大家没有分家,平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现在,他们听说自己要被强制迁走,而且是被分到不同的地方,想到以后兄弟天各一方,从此再难相见,自然是难舍难分,抱头痛哭。 大家哭了一阵子,老大郭德海说:“咱弟兄七人,明天分了手,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相见。到那时,咱们也都老了,变化大,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老二郭德江深有同感,说道:“是啊,就算咱们不能见面,还有咱们的儿子孙子,他们说不定哪天相遇,又怎样才能认得出?” 老三郭德清说:“咱们一定要想个办法,让咱们的子孙后代记住他们的根本,无论到啥时候见了面,都知道是一家人。” 老四郭德山闭着眼睛想了一会,说道:“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咱们姓郭,就以锅为标记,把一口锅摔成七瓣,每人拿走一瓣,随时带在身上,无论在哪里安家落户,这瓣锅都要传给子孙后代。将来即便是我们不能见面,咱们的儿子孙子见了面,只要说起七瓣锅,就是一家人。” 众人听了这话,纷纷点头说:“好,就这样。” 于是,由老大从厨房里拿出做饭用的铁锅,来到院子里,正要往地上摔,忽然一个人走进来。大家看时,却是他们已经出嫁的姑娘来了。原来,这个姑娘也在迁移的名单中,是特地回娘家向哥弟们告别来了。她看到大哥举着一口锅要往地上摔,很是奇怪,问道:“一口好好的锅,可以带着,为何要摔烂?” 老四遂将商量好的事情告诉了他的这个妹妹。他的这个妹妹很受感动,说道:“既然这样,不如摔烂为八瓣,给我也拿一瓣,就算我的儿子孙子不姓郭,将来和你们的儿子孙子见了面,提起这件事,也算是郭家的后代。” 大家听了这话,异口同声说:“不错不错。” 老大将锅高高举起来,用力摔在地上。说来也巧,一口完整的锅刚好被摔烂为八瓣。众兄弟加上他们的姑娘,按照长幼秩序,从大到小每人取了一块,带在身上,在差役的押解下,各自上了路。 他们跟随所有迁移的人翻过一座座大山,淌过一条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太行山。这些人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根本,故意将自己的小脚趾甲砍作两半。所以,现在许多成年人的小脚趾的指甲都分为两半,他们便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过来的人的后代。 还有,当时差役为了防止人们中途逃跑,用绳索将每个人手腕向后捆绑起来,当他们需要方便的时候,就让差役把自己的双手解开。时间久了,人们就养成了一个背抄手走路的习惯,解手也就成了方便的代词。 出了太行山以后,大家按照预先划分好的迁移地方向不同的方向行走,郭家老四郭德山跟随自己的队伍一直向东南行走,来到河南开封,在睢杞接壤杞县界的郭楼村定居下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郭姓人越来越多,大家为了生存,有得到别的村庄给地主当长工,有的在集镇上开门店做生意,渐渐地又分化出数支。其中有一支从郭楼迁到睢县最西边界李康河(隶属西陵镇),然后再经过匡城,最后落户在魏张村、大郭、小郭等六个村庄;另外一支则来到郭楼南五里的西陵寺集上,在大街上租了门面,开了一家糕点铺。时间久了,便落户下来,后又分别开了大车铺和木料行、布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陵的郭姓人已经有百十余口。除此之外,更多的郭姓人则选择了留在原来的郭楼村。这就是八瓣锅(郭)典故的来源。 岁月沧桑,往事如烟,几百年一晃而过,郭姓人也由原来的弟兄七人加一个姑娘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万人,在新百家姓中排16位,可谓是人丁兴旺。在漫长的岁月中,郭姓人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才,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但是,无论地位高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姓郭的人聚在一起,提起“八瓣锅”三个字,大家都会说:“咱是一家子!”之后便开始津津乐道地讲述当年弟兄七人加老姑奶奶(后人对当年郭姓姑娘的尊称)将一口锅摔成八瓣的故事。 河南睢、杞两县,及周围附近的郭姓人都是第四瓣锅,也即是郭德山的后代,郭姓第四支血脉。 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了一股续修家族的风潮,郭姓人为了防止辈分错乱,在十六世人忠字辈的几位老人的建议下,也重修了家谱,在原来的“忠孝太平景、诗书世泽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春安照庆旭、宏观俊杰生,伟修光明志,昌星瑞普庠”二十个字。 转眼又过了三十来年,郭姓人更是兴旺发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领导,用自己的双手,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做着自己的贡献。 往期阅读链接: 她是睢县目前年龄最长的人,历经三个时代! 商丘这个楼盘地基没爬出来就开始售卖,住建部门表态严查 商丘这个楼盘没有五证开始进行楼盘销售,看看买了面临什么问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zz/11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说新语人生如南柯一梦,健康乃真实财
- 下一篇文章: 槐花其实是一味中药你知道吗吃的时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