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风祛湿止痛的神仙草防风
点击蓝字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对表虚自汗、容易感冒风寒的人,以黄芪配伍防风、白术,能防止风寒之邪入侵肌肤,这便是有名的方剂: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用量:防风30g,黄芪60g,白术60g。所谓“玉屏风”即以黄芪等药比作屏风,而阻挡病邪之意。这一作用已得到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炮治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医学入门》,李梴 防风气温味甘辛,通疗诸风痛满身,头目胁痛并胸满,除湿止汗住崩津。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 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古:防风又行足阳明、太阴二经,搜肝气,为肝经气分药。 李杲说:防风能制约黄芪,黄芪配上防风同用,其功效愈大,这是相畏相使的配伍。 徐之才说:防风与葱白同用,能生全身气血;与泽泻、藁本同用,能治风病;与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同用,能治疗妇人子宫虚冷。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 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 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盗汗。用防风二两、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关节和肌肉风湿。主要作用是祛风(即通过解热、发汗、镇痛等作用解除风邪引起的症状)。防风的药性较缓和,发汗力量不如麻黄、桂枝,性味的辛燥不如羌活,故称为“风药中之润剂”。 治感冒常与荆芥同用。防风与荆芥作用上的差别是:防风性较荆芥为温,且能胜湿(即治疗由湿引起的症状),故治疗风湿痹痛用防风而不用荆芥。 如外感寒邪,伤湿感冒,恶寒无汗,则配苍术,方如海藏神术汤。 用于治偏头痛。配白芷、川芎,尤其是体质平素虚寒而又有头痛、头晕者,或头痛与风湿有关者更适用。 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妇女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灸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此方称“独圣散”。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风煎汁服。 用于止痒。常与荆芥、薄荷配用,其作用仍属祛风范畴(中医学认为痒疹也属“风”症)。 用于治疗痛泻(即肠鸣腹痛,泻时有痛)。中医认为这种痛泻由于肠内有“风”邪又有“湿滞”,故治疗上有防风配白术,达到祛风去湿目的,方如痛泻要方。 : 防风是大自然界中非常有个性的植物之一,它就像一个性格多变的女人,集发汗、止汗;止泻、通便;止血、通经三种矛盾的功效与一身,却能在其中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帮助人们的身体回归到正常状态! :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与禁忌中草药之旅之——补药之长黄芪!中药黄芪一技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救急之时,药物或其他疗法皆不如艾灸之速效。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在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zz/10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要想身体好,你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质才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