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广州本轮新冠疫情,其中一幕重点病例的接触画面传出。

第三代病例黄某在确诊前一周,每天都到鹅公村用餐,排查中发现第四代病例鲁某25日与黄某同时段在鹅公村用餐。两人分别进入鹅公村一卫生间,相隔时长约14秒,双方均称无肢体接触。视频显示,黄某走出卫生间时未佩戴口罩,走出数米后才拿出口罩戴上。

最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卫生当局在追踪病例时,推测有几个人甚至没有发生身体接触,只是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就已经感染。

该州的首席卫生官员克里·钱特(KerryChant)解释说,他们怀疑一位60岁的司机可能至少传染了六人,其中一些人压根与他没有过密切接触。他们只好通过闭路电视寻找感染者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有至少三名感染者跟这位司机只是出现了“短暂得可怕”的会面,包括同时过了一条马路,在商场或咖啡馆外擦肩而过。每次人们发生关联时相距都在10-60厘米间,但时间不过几秒钟。

该州州长葛莱蒂·贝尔克兰(GladysBerejiklian)补充说,“实际上,人们甚至没有身体接触,但快速进入同一空域的病毒已经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这就是它的传染性。”

深圳4例本土病例均感染Delta变异株

与CA国际航班阳性病例高度同源

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常巨平通报,6月21日,市疾控中心完成刘某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目前“”疫情4个报告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为Delta变异株,与CA国际航班输入的阳性病例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目前,具体的流调溯源工作仍在进行中。截至6月21日,判断刘某的密切接触者18人、次密接者人。目前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此外,对重点区域开展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除已报告阳性个案外,暂无新增阳性病例。截至目前,全市涉及“”疫情有封闭管理小区2个、封控小区7个。对封闭小区内所有人员,实行封控管理。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

目前已扩散至92个国家和地区

什么是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

目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已传至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与其发生正面交锋。德尔塔变异毒株最早在印度被发现,在广州、深圳、东莞引发中国本土疫情。专家介绍,“德尔塔”呈现3个特点:①传播力比以往毒株提高了1倍;②病毒载量高;③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从广州防控经验看,我国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仍有效。

传染性增强

这一毒株最早于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起初被媒体称为“双突变”病毒。据印度卫生部今年3月底公报,由10个实验室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携带EQ和L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并在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

印度阿育王大学特里维迪生物科学学院院长、病毒学家沙希德·贾米勒接受印度《西隆时报》专访时介绍说,这种变异毒株叫“双突变”不够准确,B.1.总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处比较关键:LR和EQ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的区域,LR提高了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EQ有助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第三处突变P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进入细胞。

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传染性增强。

传播已广泛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表示,最早在英国被发现的阿尔法(α)变异毒株已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而德尔塔毒株比阿尔法毒株更易传播。

目前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德尔塔毒株传播,其中8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2亚型,1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亚型。今年5月,世卫组织已将德尔塔毒株列入“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d/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