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实用中药剂量与作用变化大总结
辅佐人类身体健康, 致力祖国医药发展 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继上次20味常用中药剂量变化总结之后,本文又总结了30味常用中药的克数变化和中药所发挥作用差异的总结,以及部分现代药理研究,希望对您临床有所帮助。 超级实用丨中药剂量与作用变化大总结 21、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 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22、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3-10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30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 23、鸡内金 鸡内金粉3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24、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25、益母草 调经用10-15g,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g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g,始奏明显之效。90-g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26、泽泻 治眩晕非30g不为功; 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27、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g,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28、山楂 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29、生地 大剂量-治疗类风湿——姜春华。 30、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9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31、山茱萸 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固脱3两(90g)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32、玄参 9-12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18-30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30-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33、五味子 大剂量,约-g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1.5-3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6-9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34、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35、苍术、麻黄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0g:10g,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无明显发汗,而湿邪能自化;药物之间的比例,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36、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25g以下时候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g时利尿作用最强。 37、白术 常用量6-10g能健脾止泻; 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 38、薏苡仁 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g,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g。 39、夏枯草 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g,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g。 40、肉苁蓉 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 15-18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 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41、威灵仙 新病10-15g,久病30-g。 42、穿山龙 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g,《中草药手册》多为15g,少数达30g,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g。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g,30g以下收效不明显。 43、三棱 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上限为9g,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g,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44、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45、川芎 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痹子宫。 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g;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g。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是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历代认为川芎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的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佐力中药配方颗粒来自名牌中药佐力百草,从基源、采收、炮制到提取、浓缩、制粒,全程质控质量有保障;原料和工艺的标准化、客观化保证科研的可信度和临床药效的稳定性;配方颗粒体积小、独立包装,剂量调整十分方便,对医生或是患者来说都是非常方便的选择! 第三期内容将于近期发布,喜欢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d/9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帮你盘点祛湿效果最佳的中成药,大病小病接
- 下一篇文章: 中药黄芪怎么吃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