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邵阳西南五县名字的由来,竟是一部大武
导读:武冈市党代会明确了将于年基本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其实在历史上,武冈就一直是湘西南五县的政治中心。不信?您只要通读一下邵阳西南五县名字的由来就可以看出,古时候的武冈有多大!这其实也是一部大武冈的惨痛分离史。 宝庆府南宋宝庆元年(),理宗赵晌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2路。明初设宝庆、武冈2府,后降武冈为州。明万历六年(),宝庆府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5州县。民国2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直隶于省。民国17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 武冈市相传,宋朝宣和年间,吕洞宾路过此地,见山城武冈物产丰富,风景秀美,在沿途的石壁上写下“止戈”两个大字,“止戈”两宇相合,就是一个“武”字,联想起周围起伏的山岗,就是“武冈”的内涵。又郦道元《水经注》曰:武冈县有“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后汉伐五溪蛮(又称武陵蛮——笔者注),蛮保此冈,故名武冈”。但这些只是传说,武冈名称是因山得名。在武冈县北五里,有一座山叫武冈山,东汉以前,武冈山叫都梁山,武冈也一直称为都梁。西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置武冈县(于今市郊七里桥),属长沙郡,为“武冈”之始。后置都梁侯国。明代两代为府、州。年9月废州为县。年2月18日撤县设市。 武冈:止戈之城何青摄 新宁县新宁县自西汉建立夫彝侯国起,四易县名:夫彝,汉夫彝侯国、夫彝县名。为何称夫彝:《新宁县乡土志》云:境内金城山上脉有芙蓉岭,因“芙蓉”与“夫彝”古时音近,水以山名,故有夫彝水,国以水名,故有夫彝候国之称。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在扶夷旧地建新宁县,属武冈军。“新宁县”县名始于此。新宁,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年),朝廷平定当地“蛮夷”以“新近安宁”之意置新宁县(以金城村为治)。意即起事平定之后,不可不有新的“安宁”。 城步县隋大业十三年(),肖铣据邵阳置建州,设武攸县,治今城步儒林镇,为置县之始。唐武德四年,李渊平肖铣,更武攸为武冈县,仍治今儒林镇,隶南梁州。贞观十年,改南梁州为邵州,今城步大部分地方为邵州武冈县地,县南境则分别为“西原蛮”地和“桂州蛮”地。宋初移武冈县治于今武冈市城关镇,撤白沙寨(今城步威溪白沙村),于原治(今儒林镇)置城步寨,始用“城步”之名。清同治《城步县志》载:“城步在宋即有城步寨。步者水陆凑会之名,城者言有故城也。” 绥宁县北宋元丰四年(年),始建莳竹县,隶邵州。遭土著强烈反对,六年改隶诚州。期间,朝廷数次派兵镇压。哲宗元佑二年(),因峒蛮首领率众起事,迫使朝廷撤销莳竹县。宋崇宁二年(),朝廷派军队对飞山蛮实行剿抚并用,恢复莳竹县,当年改为绥宁县,寓“绥之以宁”安抚太平之意,隶邵州,五年改隶荆湖南路的武冈军。是年,于临口砦置临冈县,亦隶武冈军。 隆回县年8月,析邵阳、武冈、新化三县置县,隆回,即龙回之意。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蒸霞蔚,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从此,润物造化,衍育众生。早在隆回设县之前,明洪武时置隆回巡检司,民国时期设邵阳县隆回乡(今司门前镇),设县时即以“隆回”命名。 洞口县年,自武冈县析置。出县城沿平溪江西行4公里,江水斩断雪峰山东去,两岸险峰对峙,形成峡谷。相传峡谷为悬崖覆盖,江水穿洞而去,至此形成深潭,名曰“洞口潭”,后演变为“洞口塘”,洞口之名源于此。 作为大武冈人,我骄傲! 原来武冈古时候就这么大的, 给身边的朋友也科普一下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d/6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飙升至36又跌至16邵阳假期最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