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去除杂质后干燥处理。其性状特征为连珠状,长度至6厘米,直径0.6至厘米。表面颜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质地柔润,干燥后皱缩,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呈黄绿色,具有黏性。种子数量至6粒,肾形,长度约8毫米,表面光滑,颜色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种子质地坚硬,包含2片子叶,颜色黄绿色。果肉气味微弱,口感苦涩,而种子嚼之则带有豆腥气。

()取槐角粉末进行观察,其颜色深灰棕色。在显微镜下,果皮表皮细胞呈现多角形,并可见环式气孔。种皮栅状细胞在侧面观呈柱状,壁较厚,而光辉带则位于顶端边缘处。顶面观时,这些细胞呈多角形,壁厚且连珠状增厚;底面观则类圆形,内含灰棕色物质。种皮支持细胞侧面观呈现哑铃状,部分胞腔内含有灰棕色物质。此外,还能观察到草酸钙方晶,其形态为菱形或棱柱形。石细胞则呈类长方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贝壳形,且孔沟明显。(2)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供试品色谱中应出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

将本品置于80℃环境下烘烤至3小时,随后进行粉碎处理(过三号筛),取适量约2g,进行精密称定。接下来,按照槐角项下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经过干燥品计算,本品所含槐角苷(C2H20O0)应不少于3.0%。

本品性味苦且寒,主要归属于肝经和大肠经。

槐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热便血、痔肿出血等症状,同时对于肝热头痛和眩晕目赤也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使用时,一般建议用量为6至9克。

为确保品质,本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注意防蛀措施。以下是一张虫蛀品的图片,提醒大家在日常贮藏时需格外小心。

〖各地收载标准〗

槐角,这一中药材在各地的饮片炮制规范中均有所收载。其笔画为十三画,拼音为huáijiǎo,属于果实、种子类。据统计,共有32部地方标准对其进行了规范。例如,《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就明确列出了蜜槐角和槐角炭的炮制方法。同样,《北京市中药饮片标准》[年版]也对槐角及其炮制品进行了详细规定。不仅如此,《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年版)更是列举了包括槐角在内的多种饮片及其炮制品。

此外,《福建省中药炮制规范》[]、《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年版]等地方标准也对槐角的炮制方法、品质要求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年版起就已开始对槐角进行规范,并在年版中对其品质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综上所述,槐角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炮制方法和品质要求在各地的地方标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yd/1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