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对血证的治疗大致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鼻衄

热邪犯肺

证候: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主方: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胃热炽盛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玉女煎加减。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

肝火上炎

证候: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面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则:清肝胃火,凉血止血。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气血亏虚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

2.齿衄

胃火炽盛

证候:齿衄血色鲜,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合用泻心汤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阴虚火旺

证候: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3.咳血

燥热伤肺

证候: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则: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主方:桑杏汤加减。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

肝火犯肺

证候: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阴虚肺热

证候: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主方: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之桔梗其性升提,于咳血不利,在此宜去除。

4.吐血

胃热壅盛

证候: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方: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芩、黄连、大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炭、丹皮、栀子。

肝火犯胃

证候: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则: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虚血溢

证候: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等症者,亟当益气固脱,可用独参汤等积极救治。

5.便血

肠道湿热

证候: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主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栀子、黄芩、黄连、茯苓、槐角、地榆、黄芩、防风、枳壳、当归。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

气虚不摄

证候: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则: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脾胃虚寒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则: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主方:黄土汤加减。灶心土、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可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

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可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6.尿血

下焦湿热

证候: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小蓟饮子加减。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

肾虚火旺

证候: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饮,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不统血

证候: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补脾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肾气不固

证候: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则: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主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

7.紫斑

血热妄行

证候: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眩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十灰散加减。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

阴虚火旺

证候: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主方:茜根散加减。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

临床应用时尚可根据阴虚、火旺的不同情况而适当化裁。

气不摄血

证候:反复发生衄血,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上述各种证候的紫斑,兼有齿衄且较甚者,可合用漱口药:生石膏、黄柏、五倍子、儿茶浓煎漱口,每次5~10分钟。

hi,亲~~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麻烦点一下最下面的小手,给个赞吧!再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大家都能看到。小编们感谢您的传播分享!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检查优惠班车免费

长按二位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ps/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