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类中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据历史记载,炒炭药物种类繁多,目前仍有60余种在使用,其中20余种被中国药典收录。这些炭药大多具备止血或增强止血的功效。孙伯扬教授,作为首都医科医院的资深专家,在临床中擅长运用炭类药,无论病症寒热虚实,都能得心应手,且每用必见成效。

在孙伯扬的医案中,清热类药物炒炭后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他指出,炒炭后的清热药,其清热作用虽有所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反而变得更为温和。对于女性经期、老人久病等阳气不足者,使用这类药物更为适宜,既可清热又不伤正气。如治疗内有积滞、便中带血,他常选用大黄炭;而对于湿热腹泻、肠风便血,则多用黄芩炭。此外,灯心草经煅炭后,其作用从清热利水转变为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喉痹及金疮出血。连翘炭、槐角炭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也明显优于生品。

在活血、止血类药物方面,孙伯扬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这类药物炒炭后能增强其活血、止血功能,对于女性癥瘕、月经不调、各种血证等病症尤为适用。他常用的药物包括茜草炭、蒲黄炭等。以地榆为例,其经制炭后,止血作用显著增强,可用于治疗多种出血证。而头发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碳、氮、氢、氧等,经煅炭后主含炭素,从而具有了止血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血余炭能加速血凝时间,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的钙铁离子有关。

此外,补益类药物炒炭后的应用也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ijiaoa.com/hjps/1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