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

槐角,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分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区,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等功效。

槐角图片

槐角植物图片

槐角植物晒干图片

槐角中药图片

槐角简介

药材名:槐角

拼音:HuáiJiǎo

别名:金药树、槐实、护房树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呈连株状,长1~6c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背缝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皱缩,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黏性。种子1~6粒,肾形,长约8mm,表面光滑,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分:含9个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染料木素、槐属甙、槐属双甙、山柰酚糖甙-C、槐属黄酮甙和芸香甙、芸香甙的含量很高,幼果中达46%。槐属甙含量为1.5~2.0%.槐属黄酮甙含量为0.8%。另含槐糖0.4%。种子含油9.9%。游离或结合的脂肪酸中,油酸为22.3%,亚油酸为53%,亚麻酸为12%。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槐角的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槐角的作用

1、升血糖作用

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小时血糖升高,同时出现尿糖,但此反应仅为一时性,注射后1日即恢复。

2、抗菌作用

槐角含有杀苗物质,能对抗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槐角的用法

内服:6~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中药大辞典》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嫩角捣汁。--《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未掺或油调敷。--《中华本草》

槐角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穰,麸炒)各半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时候。(《局方》槐角丸)

2、治妇人崩淋下血

槐角子八两(酒洗,炒),丹参四两(醋拌,炒),香附二两(童便浸,炒)。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钱,米汤下。(《陈氏产宝》)

3、治血淋并妇人崩漏不止

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五钱,用酽醋一钟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良朋汇集》槐子散)

4、治小便尿血

槐角子三钱,车前,茯苓、木通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杨氏简易方》)

5、治赤痢毒血

槐角子四两(酒洗,炒),白芍药二两(醋炒),木香五钱(焙)。共为末。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6、治吐血、咯血、呕血、唾血,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

槐角子八两,麦门冬(去心)五两。用净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脱肛

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黄,为细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百一选方》)

8、治阴疝肿缩

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圣济总录》槐子丸)

9、治眼热目睹

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10、治烫伤

槐角子烧存性,用麻油调敷患处。(《验方选集》)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lan.com/hjpc/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