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根汤治疗发烧(张淑珍供方)

白菜根破成四半

芹菜根(注:老芹菜、不是香芹)

香菜根

大葱跟(注:一寸左右的葱白)

老黄姜(拍碎)

一起煮水喝,两碗半水熬成一碗,熬完放温用纱布过滤后饮用(小孩饮用可加冰糖)

夜里咳嗽厉害加上茄子跟一起煮,要出透汗,不能洗澡

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止咳定喘汤(俞慎初)

[组成]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

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布包)蜜款冬6克蜜橘红5

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

[功能]宣肺平喘,止咳祛痰。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

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咳喘的发病,每因感受外邪引起。肺主皮毛,为五

脏六腑之华盖,外邪袭表首先犯肺,致清肃失司;若触动内蕴痰

浊,痰阻气逆,肺失宣降,从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见。

临床上除了出现反复咳嗽外,且伴有呼吸急促,气喘痰鸣。治疗

方面,以止咳定喘汤从宣肺祛痰入手,方中麻、杏、草(三拗

汤)辛温散邪,宣肺平喘;葶苈子、紫苏子、白芥子三味是取三

子养亲汤降气消痰之意。然而俞氏临床上常用葶苈子易原方中的

莱菔子,旨在增强该方降气消痰平喘之效,与三拗汤配合,一开

一降,疗效益彰。古人认为葶苈子是泻肺的峻品,不能轻易使用,

但俞氏常与白芥子、紫苏子配合治疗痰多咳喘症,每获良效,亦

来发现有任何副作用。方中又增入化痰止咳的款冬花和燥湿化痰

的二陈汤诸药,目的是祛除气道痰浊,以达止咳平喘之目的。本

方宣肺、平喘、降气、祛痰、止咳诸法同用,故治风寒咳喘有较

好的止咳平喘功效。

[加减)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

防风、紫苏叶等;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胸

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自

皮、浙贝母等。

(按语)外邪束表,痰浊壅肺致肺气不利之咳喘,俞氏运用

宣肺祛痰法并以自拟的止咳定喘汤治疗每获良效。止咳定喘汤虽

是在古方三拗汤及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化裁加减而成,然而其配

缸巧妙,运用灵活,组方严谨,是俞氏临床常用治疗风寒哮喘的

有效良方。

(典型病例]项某,女,34岁,年1月23日诊。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

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

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宣之喘咳,.治宜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予

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

。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

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

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

服5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蒌15克,再

进5剂后,诸症悉平。

2.清肺定咳汤(朱良春)

[组成]金荞麦20克鱼腥草(后下)15克蛇舌草20克

天浆壳12克化橘红6克苍耳子12克枇杷叶(去毛包)10

克生甘草5克

[功效]清肺泄热,化痰定咳。

[主治]支气管炎证属肺热燥咳,痰少而粘之证。

[用法]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金养麦、鱼腥草乃前人用治肺痈之要药,朱师

用其清化痰热。蛇舌草除清化痰热之功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

力,促使痊愈。配以天浆壳、枇杷叶清肺泄热,化痰止咳;苍耳

子本为通利鼻窍,散风祛湿之品,朱师则以作为预防感冒之用

(因其有抗过敏之作用),久咳不愈者参用之,颇有助益;橘红调

中化痰,甘草润肺止咳,协和诸药。因此本方治疗肺蕴郁热,久

咳不愈,痰黄质稠之证,确有疗效。

[按语]清肺定咳汤为朱师之经验方,历年来临床使用屡收

显效,该方对痰热蕴肺,咳嗽顽固,粘痰阻滞,咯略不爽者,最

为适宜。

[典型病例] 张×,.女,29岁,工人。

外感之后,咳近匝月,痰多泡沫,夹黄脓痰,口干粘腻,舌

根苔黄腻,舌质微红。证属痰热蕴肺,治宜清肺化痰,拟泻白散

合黛蛤散加减。处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黛蛤散

(包)10克,瓜蒌皮10克,竹沥半夏10克,鱼腥草(后下)30克,

生甘草5克。三剂服后,咳嗽仍然,遂请朱师会诊。师日:患者

确系痰热咳嗽,但泻白散为泻肺火、清虚热之方,患者系痰热壅

盛之实证,以清热化痰,下气止咳为法。朱师仍予清肺定喘汤治

之。服药5剂,咳止痰净。

慢性胃炎

1.补中消痞汤(李寿山)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

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白术15克

[功能]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空腹隐

痛,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矢气,纳呆食少,口淡乏味,倦

怠消瘦,便溏,舌淡脉弦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

升降失调之胃痞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二次服。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和

胃,为补益脾胃中虚的主药;枳实宽中理气,与白术合用理气导

滞,消补兼施,以助其升清降浊之枢机;桂枝温中通络,与甘草

配伍有辛甘化阳之效;白芍和中缓急,与甘草合用有酸甘化阴之

功,两组药相合以调和阴阳气血;丹参养血活血,寓补于消,为

治久病入络之良药;辅以姜、枣为佐以调和脾胃。诸药合奏益气

温中、导滞消痞之效。

[加减]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

橼皮;胸脘拘急、气逆咽梗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

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

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者加当归、枸杞子。.

[按语]本方系由《金匮要略》枳术丸、人参汤化裁组成。

证之临床,颇具效验。

[典型病例]迟某,男,66岁,年11月2日初诊。

患胃病4年多,经常胃脘痞闷不舒,空腹尤甚,得食胀减,旋

又不舒,纳呆不饥,倦怠无力,日渐消瘦,大便多溏,噫气矢气。

屡经中西医诊治不愈,曾服维酶素等药半年多,未见显效。胃镜

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诊脉沉弦细,舌

淡红有瘀点,舌下脉络淡紫粗长,舌苔薄白。四诊合参属胃痞病,

系中虚气滞、升降失调所致。治以理气导滞,补中消痞,予补中

消痞汤加减。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白术10克广

木香3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鸡内金20克砂仁3克

姜半夏7.5克陈皮10克香橼皮15克炙甘草7.5克,姜

枣为引,水煎服。进药两周后,诸症大减。原方加减治疗两月余,

食欲恢复,体重增加,痞满尽除,二便自调。续服胃复康冲剂

(李氏验方,医院药厂自制)以资巩固,先后治疗约半年,

复查胃镜及病理:肠上皮化生消失,已转浅表性胃炎。嘱饮食调

养,停药观察一年余,一切良好。

中风、半身不遂

1.通脉汤(杨百荛)

(组成]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桃仁10克

生地15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

(功效]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脉迟

缓或浮弱,舌苔薄白。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方解]上述症状,均属“中风”的范畴,古今皆称重证,

对其发病原因及其机理的认识,历代争论颇大。唐宋以前侧重于

外风,多从外风立论;从金、元起侧重于内风,多从内风立论。如

刘河间主“心火暴甚”;李东垣主“正气自虚”;朱丹溪主“湿痰

生热”;张景岳主“内伤积损”;尤在泾则进一步主张:“无论贼风

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从内外二因立论,这与

《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是一致的;、王清任

则认为中风“实因气亏"。当然,中风并非只因气亏,治疗时还必

须活血化瘀。

本方是从仲景之桂枝茯苓丸和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二方化裁而

成。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理论,以黄芪为君,重在补气;配

桂枝、桃仁、川芍、丹皮为臣,以活血通脉;用当归、生地、自

芍、茯苓为佐使,以养血安正,使瘀去而不伤正,活血而无耗血

之虑,共奏益气活血之效。

(加减)气血亏虚者加党参、丹参;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

远志;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蜈蚣;头昏者加菊花、蔓荆子;失

眠者加酸枣仁、女贞子、旱莲草;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石

菖蒲;血压偏高者可倍用黄芪,再加入龙骨、牡蛎、磁石、珍珠

母之属以重镇熄风。

(按语)本方功擅益气活血,对中风后遗证属气虚者有良效,

中风初期实证者不宜之。

心律失常

1.养阴益心汤(李振华)

[组成]红人参6克麦冬15克生地12克阿胶10克

丹参15克桂枝1~3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节菖蒲10

克龙骨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养阴益气,宁心安神。

[主治]室性早搏,气阴亏虚型:临床以心悸胸闷,气短易

燥,口燥咽干,失眠多梦,头晕或面色不华,舌质微红少苔,脉

结代为主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生地、麦冬、阿胶补心血,养心阴以充血脉;

人参既可补养心阴,又能合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

之源;桂枝用法最为讲究,宜轻不宜重,目的在于通阳而不是温

阳,偶发早搏用2克,频发早搏用3克;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

神;枣仁、节菖蒲、远志、龙骨养心安神,透窍定悸。诸药合用,

使心之阴血足而脉充,心气复而心阳通,心神得养而心律齐。

[加减]心悸失眠甚者加琥珀3克(分二次冲服);气滞血

瘀者.加郁金10克,桃红10克,以理气活瘀;气虚甚者,加黄

芪30克以益气补中;胸部闷痛者加薤白l0克,檀香10克以理气

宽胸。

[按语]根据临床经验室性早搏是可以用中药治愈的,发病

时间越短取效越快,从临床观察,用本方治疗室性早搏,一般3~

5剂既可见效,但要巩固疗效,则需服20-~30剂。因此强调运用

本方治疗室性早搏要坚持服药到一定剂量,做到有方有守,才能

收到满意疗效。

附李振华简介:出生于年,河南洛宁县人。河南中医

学院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幼承家学,习歧黄之术,21岁行

医即闻名桑梓。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精研医理,治

学严谨,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除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外,

并致力于脾胃学说研究,成果累累。

尿路结石

1.邓氏通淋汤(邓铁涛)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

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

下),小甘草4.5克。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逐石。

[主治]输尿管结石。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金钱草清利湿热,为排石化石之上品;海金沙

藤、鸡内金、琥珀利尿排石、溶石;广木香理气,小甘草调和诸

药。诸药合用,共奏清利湿热,排石溶石之功。

尿路感染

1.朱氏地榆汤(朱良春)

[组成]生地榆30克、生槐角30克、半枝莲30克、蛇舌

草30克、大青叶30克、白槿花15克、飞滑石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共治疗例,总有效率为82%,

本方对孕服及胎儿均无副作用,给孕妇尿路感染提供了安全有效

的方药。,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生地榆清热、凉血、化瘀,又能利小便、为治

急慢性尿路感染之妙品。生槐角活血化瘀,半枝莲、蛇舌草、飞

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大青叶清热解毒,白槿花活血凉血。诸药

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通淋之功。

小仲景

致力中医药伟大复兴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药
治白癜风杭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lan.com/hjpc/2964.html